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生活文摘·养生版》 > 2010年第11期
编号:12014910
童心不泯抗衰老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11月1日 《生活文摘·养生版》 2010年第11期
     形容一位健康长寿的老人,常用词语是“鹤发童颜”,当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并富含幽默感时,常被戏称为“老小孩”。为什么对老人的形容总是不离孩童?

    如今人们常有身心疲惫、未老先衰的感觉。尤其年龄一过六十,就开始唠叨“人老了,该歇歇了”,于是少言懒动,自认为,早卧摇椅迎旭日,午伴床榻避骄阳,夜幕未至人昏沉,身心俱静寿自长。殊不知,这种身不动、心已老的所谓“养生”方式,恰是老年人最忌讳的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,人到老年,办事时确实有力不从心之感,因为生理的衰老是客观存在的。但比生理衰老更可怕,对老年人杀伤力更大的是心理衰老。近日我应邀赴新加坡参加了“国际抗衰老大会”,会上有很多同行不仅重视生理衰老,也提到心理因素对衰老的重大影响,认为老年人的不良心态会加速衰老,反之,良好而积极的心态能延缓衰老。

    那么,老年人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呢?

    首先,有童心最可贵。对事物要保持一定的专注和浓厚的兴趣,甚至要充满孩童一般的好奇心,不能自觉人生经历已足够丰富,便对事物失去新鲜感。只有不断发现、学习新事物或找寻旧事物中存在的新意义,生活中才能不断有惊喜和成就感,心情才能得到愉悦和满足。南宋大文豪陆游曾说:“九十衰翁心尚孩,幅巾随处一悠哉。”有此心态,如何能衰!

    其次,还得有爱心。要保持对生活、对事物、对周围人的热爱。老人容易陷入孤独的境地,常感自己难以被周围人理解。这一方面是代沟造成,另一方面,也与老年人不愿与人沟通,久之爱心有所下降有关。所以要努力保持自己对美的发现能力,发现周围事物及周围人的美丽之处,并不吝溢美之辞,这样,别人愉悦的同时,自己也收获了快乐。

    都一把骨头了还谈什么雄心壮志,如果这样想就错了。俗语都说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”,所以人到老年尚可大有作为,甚至由于人生阅历的丰富,比年轻人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。曹操以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”激励自己,现代的老人又何尝不可?

    古人说,“上寿百二十,中寿百岁,下寿八十”。从六十的“老”到八十的“下寿”,甚至“中寿”、“上寿”,还有很长的时光。圣人孔子,年逾七十仍“发愤忘食,乐而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,这是多么潇洒啊!因此,虽年过六十,却饱含年轻心态,众然薄暮夕阳也能光芒万丈!, 百拇医药(马烈光)